2016年11月,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针对青少年甄别网上信息的调查,对象为来自美国12个州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人数多达7804人,结论令人触目惊心。其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们最容易被付费的内容与虚假的论述所欺骗。大约82%的学生没有能力区分网站上有“赞助”标记的广告和一则真实的新闻之间的不同。学生们熟悉过去传统的广告,但对于现在带有“赞助”标志的内容却没有识别能力,有些人不知道“赞助”意味着什么,也有人认为这与其他文章没有区别。特别是一旦有信息在网上病毒式传播,大家都会理所当然地予以接受,而不会对此再做分辨。比如,一位银行主管在网上发文,提出青年人在财务规划上需要更多的帮助,超过2/3的学生认为,他们看不出有任何正当的理由要去怀疑这篇文章的目的。
其次,很多学生分不清主流媒体与边缘信息来源的区别。他们评价网上信息是否真实的依据,要么是内容的详细与否,要么是信息是否有图片,很少有人去追问信息来源。对来自政治激进组织的一条推特所可能持有的潜在偏见,大部分大学生都不会在意,也不会保持警惕。比如,对于一篇新闻,只要看标题和摘要中有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再看还有一张来自共享网站的枯萎了的雏菊照片,这就成了该地区有剧毒的有力证据。对此,大约2/5的学生会相信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尽管这张照片并没有标明具体的来源,也没有说明具体的地点。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一心多用”,无暇思考。今天人们的上网时间几乎无法估量。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初中生在校外的上网时间是每天7.5个小时。很多学生都是“一心多用”的高手,一边发信息、一边看书、一边看视频者比比皆是。但毫无疑问,这样的“一心多用”,结果就是无法认真思考并质疑内容,更不要说深入思考了。
第二,信息不断,难辨真假。根据2015年的一则调查,有88%的18岁左右的年轻人都是从脸谱和其他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这与人们过去主要从报刊、收音机,后来主要从电视以及门户网站上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帕克认为,这实际上造成了一种“回音室效应”,人们不断看到自己先前所看到的近乎一致的信息,从而使得人们在头脑中不断强化地输入这些信息,而忽略其来源,也难以去分辨真假。
大学课程应讲授“识别虚假新闻”技能
在美国,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教育工作者都迫切地意识到,在一个巨量信息海洋时代,教育学生如何明智地选择并相信可靠来源的信息显得至关重要。据报道,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个免费的社会研究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评判历史资料的真实性。这门课程很受人们的欢迎,网上下载量已经超过了350万次。
http://www.cwyedu.com/zszl/195.html
http://www.cwyedu.com/zszl/194.html
http://www.cwyedu.com/xyzx/193.html
http://www.cwyedu.com/xyzx/192.html
http://www.cwyedu.com/news/191.html
http://www.cwyedu.com/news/190.html
blog.sina.com.cn/s/blog_16e69f94c0102x789.html
blog.sina.com.cn/s/blog_16e69f94c0102x788.html
blog.sina.com.cn/s/blog_16e69f94c0102x787.html
blog.sina.com.cn/s/blog_16e69f94c0102x786.html
blog.sina.com.cn/s/blog_16e69f94c0102x75v.html
blog.sina.com.cn/s/blog_16e69f94c0102x74o.html
blog.sina.com.cn/s/blog_16e69f94c0102x74n.html
blog.sina.com.cn/s/blog_16e69f94c0102x74l.html
blog.sina.com.cn/scwenhuayishuxueyuan